衛星通信與導航技術專業
本專業主要培養面向衛星傳輸服務行業的通信工程技術人員、信息通信網絡機務員、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人員、導航與位置服務工程技術人員、信息系統分析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群,能夠從事設計、制造、維護、數據測試分析及系統應用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專業前景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作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代表之一,納入新型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的范疇,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龐大市場,衛星國有大型企業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互聯網星座產業,將帶動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件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北斗與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加速實現融合創新,以北斗提供的時空信息為核心的導航定位授時服務產品,必將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互聯網位置服務中,大規模進入到行業應用、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服務等領域。
近5年來,據各大招聘平臺的統計衛星通信類的崗位的招聘數量持續上漲,預計未來3-5年,隨著中國北斗衛星系統的,建設和完善中國衛星通信的人才缺口將達到50萬以上。

圖1 學院開展專業調研
二、主要專業能力要求
(1)掌握衛星通信設備測試技術,具備衛星通信測試設備的操作與維護保養能力。
(2)掌握北斗通信機制、應用范圍,具備從事衛星通信信關站、終端設備調試的能力,具備衛星通信地面各類信關站、終端設備日志分析、故障定位等能力,具備衛星通信系統運維管理系統系統參數配置、運維數據的管理與分析能力。
(3)掌握衛星通信、高精度定位測量技術,具備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和信息提取、衛星導航數據處理、北斗通信數據處理的能力 。
(4)掌握5G移動通信技術的必備理論知識,具備5G基站設備安裝與連線、上電調測、參數配置、業務調測、網絡運行、綜合故障處理、日常巡檢與例行維護、應急維護的能力。
三、培養模式
本專業采用“2+0.5+0.5”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學習、實習與就業的有效銜接,學生第一至四學期在校學習,第五學期進行跟崗實習,第六學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主要專業課程:《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方法》、《導航定位與測量應用》、《遙感數據采集與處理》、《通信原理》、《5G移動通信技術》、《衛星通信系統運行與維護》、《衛星通信工程設計與應用》,《Python 語言》等。

圖2 實訓基地
四、就業方向
主要的就業崗位方向有:
(1)衛星通信、導航系統的安裝、測試、維護
(2)衛星、導航數據的采集與處理
(3)衛星物聯網的應用與5G網絡的融合
工作領域 |
典型工作任務 |
職業能力 |
衛星、導航通信系統的建設維護 |
衛星通信系統(地面部分)構建 |
地球站、監測及遙測系統、天饋線設備、地球站架設、施工能力; |
微波傳輸工程常用儀器的使用能力; |
熟悉衛星工程實施規范、指導設備的安裝的能力; |
衛星通信設備(地面部分)的運行維護 |
衛星與地面移動通信基站系統交互式日常運行與維護; |
地面站與核心網組網空間承載交換的維護; |
衛星、導航應用系統銷售技術支持 |
衛星導航行業應用系統解決方案設計 |
根據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典型的北斗應用模式和系統集成方式、常見基于北斗的行業應用系統的工作過程和構建原理獨立完成應用方案設計; |
時空數據服務系統的售前技術支持 |
根據衛星通信與導航基本原理、時空數據的特點及典型行業的應用方法進行技術型銷售服務; |
衛星、導航數據測量與處理 |
北斗衛星導航數據處理 |
正確解析常用導航數據; |
根據衛星授時守時的工作機制、地基增強系統的運行原理進行數據處理; |
區域測量任務設計與實施 |
利用衛星定位設備組網測量的原理、RTK 工作原理 、國家測量規范設計測量任務; |
能夠處理測量的常見問題; |
能夠操作國內外常用衛星測量設備; |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數據應用 |
能夠根據衛星遙感測量原理、地理信息行業的特點及典型應用模式,處理不同分辨率的觀測數據 |
能夠使用常用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
高精度衛星定位數據處理 |
能夠正確使用衛星定位軟件; |
根據相對定位、差分定位、精密單點定位及常規RTK測量的工作原理,正確處理軟件數據; |
衛星互聯網產業軟件開發 |
運用 Python 等語言編寫遙感數據處理開發 |
具備扎實的計算機語言能力和數學能力; |
能夠結合通信和導航專業知識編寫數據處理開發; |
衛星物聯網應用開發 |
物聯網應用開發 |
衛星物聯網的開發工具和軟件的使用; |
能夠結合衛星通信與物聯網知識完成開發。 |